资讯和信息
中心新闻
行业资讯
稀土百科
稀土知识
稀土人物
企业名录
服务示范平台专…
公共服务平台新…
省钨与稀土研究…
供求信息

高新区引领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分类:行业资讯

包头市获批“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以来,稀土高新区以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入开展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实施“稀土+”战略,不断优化区内政策环境,提升硬件配套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良好氛围。


  借助产业政策降成本


  面对稀土产业低迷现状,高新区积极寻求破题之路,不断优化区内政策环境,降低稀土企业生产成本,改变以原料销售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坚持“稀土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原则,出台稀土新材料奖励政策,对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依据销售额给予奖励,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按4%的比例奖励,抛光材料按2%的比例奖励。对全年销售量高于上年销售量的增量给予2%额外奖励,奖励资金由包头市和稀土高新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政策的推动效应在2016年得以充分显现。1-11月规模以上稀土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31.3亿元,同比上涨28%,稀土企业用电量达到2184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4%。


  以“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获批为契机,积极争取“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资金4.65亿元,累计支持高新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40多个,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了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项目的建设。积极争取协调市政府下发《关于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终端项目审批权限的批复》,同意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直接审批辖区内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项目,加快了项目手续办理和开工建设的进度。推动韵升强磁、包钢磁材、天河磁材等9家稀土企业进场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累计为企业减免电费1200万元。


  打通产业瓶颈补短板


  永磁材料是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中的主业,而制约该产业链条延伸的瓶颈主要是电镀环节。多年来,由于加工工艺落后和电镀能力的缺失,包头市稀土产品大多处于原料加工等初级阶段,产业链延伸遇到了“门坎”。


  2016年,稀土高新区投资10亿元,为企业“量身定制”打造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基地的建成投产可降低磁材企业电镀成本40%以上,促进包头市钕铁硼毛坯就地加工转化率从“零”一步提高到80%以上,形成年电镀1.5万吨稀土磁材的处理能力。目前,基地已完成投资6亿元,一期1.5万平方米厂房及电镀污水处理厂已投产运行。2017年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电镀3万吨磁材的能力,带动包头市磁材产量由现在的1万吨提高到3万吨以上,在全国的占比由10%提高到20%以上。稀土高新区稀土应用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单一原料加工为主的状况将得以改变。


  加强金融扶持促转型


  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完善稀土交易体系,通过更多渠道,进一步促进投资方式多元化,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提升稀土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动包头市成立“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初期规模40亿,将以参股而不控股的方式,投向包头稀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目前,高新区23家稀土企业获批基金26笔,共计15.6亿元,已到位基金12亿元,占全市到位基金总额的80%,资金的使用综合费用率控制在7%以下,为推动高新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推进稀土产品交易所建设,鼓励稀土企业进场交易,稳定原料价格,扩大供给渠道,避免稀土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稀交所现货发售模式新系统上线以来,已上线氧化镝等12种稀土氧化物,发展了广东广晟、四川盛和、上海和利稀土等发行会员7家,经纪会员8家,贸易会员120家,交易商达到1227家。新系统增强了资金、稀土交易的流动性,标志着稀土交易向标准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今,稀交所目前在库产品货值已超过20亿元,是全国唯一以稀土实物入货来保障参与交易各方交收的交易所,这既保证了交易的合法、合规、适业,又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2016年,稀土产品交易所全年实现成交额1366.7亿元,同比增长468.5%;交易量58.05万吨,同比增长154.9%。


  强化科技引领调结构


  注重借势“外脑”,通过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落地运行成立以来,先后与稀土高新区内稀土企业进行了对接。调研生产工艺,了解技术瓶颈,已在钕铁硼真空离子镀膜技术、企业自动化生产改造、稀土高技术项目产业化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合作交流。累计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7家,实现烧结钕铁硼表面高效率物理气相沉积防护产业化装备、工业机器人用稀土永磁精密伺服电机等9个稀土高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下,稀土高新技术成果不断转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明显提高。


  建立国内最大的稀土中试基地——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中试基地,作为稀土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有效提升了稀土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截至目前,中试基地已建成稀土磁性材料中试线、高分子稀土助剂中试线和稀土合金中试线三条中试线。来自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技术的“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吨级连续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已建成年产15吨的稀土着色剂连续化生产线,制备基于镧、铈体系的稀土硫化物颜料,替代有毒着色剂,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化妆品等领域,前景广阔。此外,稀土研究院“含镧、铈稀土PVC热稳定剂的研发”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对平衡稀土元素镧铈的应用,调整稀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五年,包头稀土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永磁材料及磁体产量突破3万吨,配套完善后加工及表面处理,高端产品占比50%以上;稀土储氢材料达到1万吨,初步形成同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相配套的电池产业;稀土抛光材料达到1万吨;催化材料、发光材料等其它稀土新材料开发实现较大突破,力争实现产业化。稀土高新区将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及技术转化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轻稀土信息、技术、产品交易中心。

相关资讯

验证码: 看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