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江西赣州组织召开了“全国稀土氧化物产品质量分析会”,来自北京、甘肃、内蒙古、陕西、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等11个省(市)的稀土生产企业、质检机构和行业专家学者代表共110多人参加了会议。江西省赣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彭业明代表赣州市政府等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赣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谢卫东致欢迎词,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综合业务处处长王军、监督抽查处调研员张亮等做了重要讲话,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做了国内稀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王军强调,在稀土产业处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要用质量的发展、质量的提升去抵消和对冲产业低迷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要增强标准引领意识,积极的投身到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和研究标准的行列中,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奠定长远的基础。同时,企业还要更加重视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的建设与兴起。
张亮强调,稀土行业要加强产品质量提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质监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强化产品监督抽查。检验机构要大力抓好稀土氧化物产品质量提升的技术支撑工作,要找准市场定位,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充分发挥检验机构的重要作用。政府、企业、科技、市场等要形成强大合力,加大政府监管和引导力度,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行业里树立一批讲质量、守诚信的优秀企业、优秀产品和优秀品牌。
会议首先由国家钨与稀土质检中心向大会做《全国稀土氧化物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对我国稀土氧化物产品质量状况、检测标准和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该报告历时3个月完成,共调研了全国10多个省份50多家稀土企业,其内涵丰富、分析透彻、全面深入。会上,2家全国稀土氧化物质量与管理先进企业就抓质量、强标准、促发展做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会议还组织了50多家稀土生产企业、质检机构对稀土行业质量提升、标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讨。会议的召开,对提高我国稀土氧化物生产企业质量水平,提升稀有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与产业升级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悉,在国家加快稀土行业结构调与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下,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核心,充分利用科研检测技术优势,积极发挥“质量兴企、公共检测、科技研发、技术培训、标准引领、司法鉴定”等六大平台服务功能,在提升行业质量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国家钨与稀土质检中心参与制修订了国家和行业标准18项,江西省地方标准12项,其中多多数是主导参与制定,并且有2项行业标准填补了我国稀土合金产品分析的空白,在一些领域占据了行业制高点,提升了标准话语权。
记者还了解到,国家钨与稀土质检中心近年来主导参与建设了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全国首家钨与稀土司法鉴定中心,全国性的专业化分析检测培训中心和江西省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服务平台,组建了多个研发实验室和产品中试基地,在纳米稀土材料制备、钨铜合金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多个方向开展研发工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市科技成果鉴定各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此外,该中心每年还为稀土企业节省设备购置资金及样品外送费用近千万元,减免企业产品检测费用200多万元,被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信部分别评为“全国优秀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