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ISO/TC 298)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四次全体会议及工作组会议。中方一行1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日本新金属协会和日本工业标准调查局(JICS)承办了此次会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全体会议由ISO/TC 298主席、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主任委员马存真主持。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刘美玭博士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WG4工作组会议及全体成员大会,与各国专家共同推进稀土国际标准项目工作。
在ISO/TC 298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各国专家一致同意将中国牵头提出ISO/CD 22444-1~2《稀土术语》两项标准由委员会草案阶段(CD)推进至国际标准草案(DIS)阶段,这一决议预示着首批稀土领域的国际标准有望在今年发布,稀土国际标准工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稀土国家标准的重要突破。另外,中方牵头提出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钕铁硼废料分类、要求和接受条件标准提案,得到了各国专家的支持。
对于新成立不久的分析与检测(ISO/TC 298/WG4)工作组来说,这次的第一次工作会可谓是成果满满。工作组专家就我国牵头的两项稀土总量检测标准技术参数展开激烈讨论,决议在多国试验对比后再确定相关参数;经过中方专家的详细讲解,日方决定接受相关建议,将《单一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杂质含量检测——ICP-AES》方法标准的检测范围为十种非稀土杂质元素;同时,通过了4项预工作项目提案,分别是关于样品制样方法、离子型稀土矿及其精矿总量及配分含量的检测、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混合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主稀土元素以及水分含量检测,WG4工作组发起人Masui先生对中方专家高度肯定。未来这些分析检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将广泛用于稀土的跨国贸易,有助于减少贸易争端的发生、促进稀土的国际贸易。